TPE/TPR造粒三大主流方式对比:水拉条、水下切、水环切特点全解析
TPE/TPR造粒工艺中,水下切、水环切、水拉条是最为常见的三种方式,此外还有风冷切粒等其它方式。以下是对这三种主流造粒方式的详细对比:
一、水拉条造粒
水拉条造粒产出的粒子通常呈圆柱状,偶尔会出现长条粘连的情况。其优势在于设备结构简单,操作与维护均较为便捷,产出的颗粒形状规整、外观美观,且适应范围广泛。然而,这一方式也存在明显不足,如功率消耗较大,刀具磨损相对严重,在切割不同硬度的物料时,需选用不同的切刀,且难以加工硬度较低的产品。
二、水下切粒
水下切粒产出的粒子多为圆球状或椭圆形,其切粒时机是在物料刚挤出出现胀大现象时即进行,与冷切相比,其切口明显外凸。该方式的特点在于颗粒形状整齐、美观,不易发生粘接;采用密闭操作,确保颗粒质量上乘,无灰尘、杂物混入,且产量较大;切下的颗粒可通过水输送至任意地点,同时操作过程中噪音较小。不过,水下切粒的附设设备较多,维护保养工作量较大,热量消耗也相对较高,对操作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。
三、水环切粒
水环切粒与水下切粒在某种程度上相似,但产出的粒子明显更薄,呈圆片状。其特点包括颗粒外形美观、均匀,不易粘结,且产量较高;切下的颗粒同样可由水输送至任何地方,操作噪音小;同样采用密闭操作,保证颗粒质量,无灰尘、杂物混入。然而,水环切粒的附属设备庞大且复杂,维修保养工作量大,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。
相关资讯
同类文章排行
- TPE/TPR造粒三大主流方式对比:水拉条、水下切、水环切特点全解析
- 新材料 SEBS:突破局限,重塑热塑性弹性体应用新格局
- 热塑性弹性体制品起皮分层问题的“三点式”分析
- 一文读懂热塑性弹体:特性、用途全解析,塑伯邀您咨询!
- 热塑性TPE弹性体与EPDM橡胶全解析:性能、工艺、成本大比拼
- TPE(TPR)材料性能剖析:韧性、弹性、耐磨性短板及成因
- 热塑性弹性体(TPR、TPE):特性、优势与行业变革新势力
- 义乌玩具 TPE/TPR 喷油全攻略:问题剖析与解决之道
- 《防毒面具软胶选材揭秘:硅胶与TPE凭何成主流,优势各在哪?》
- 《揭秘医疗脚轮“环保无声”奥秘,对比TPE、TPR、TPU脚轮料特性》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