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塑性弹性体TPR/TPE全流程生产指南:温度、工艺与操作要点
热塑性弹性体TPR/TPE在生产过程中,需精准把控各环节的工艺参数,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与质量。以下是对TPR/TPE生产流程的详细解析:
一、加工工艺与料筒温度设定
进料区温度:通常设定在65~90℃,为原料进入料筒提供初始加热。
SBS体系温度:从进料区的140℃开始,以20~30℃的梯度逐渐提升至射嘴区的180℃,实现原料的逐步塑化。
SEBS体系温度:范围在200~245℃(透明料为180~190℃),同样从进料区逐渐升温至射嘴区,确保透明料的特殊加工需求。
TPV体系温度:设定在200~260℃,适应其高温加工特性。
二、原料预烘干处理
TPE、TPR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不易吸湿,一般无需预烘干。但若产品外观要求高,可将原料置于鼓风加热式料斗内,于50℃下烘干2~4小时。
与ABS、AS、PS、PC、PP、PA等材料共混时,需在80℃下预烘干2~4小时,以去除潜在湿气。
三、模具温度控制
SBS体系模具温度:维持在10~40℃,有助于胶料在模具中的初步流动。
SEBS体系模具温度:设定在35~65℃,促进胶料充分填充模具。
TPV体系模具温度:范围在30~60℃,确保高温体系下的稳定成型。
较高模温可改善胶料流动性,使低压注射也能实现充模,同时提升产品表面光洁度。
四、注射速度选择
SBS体系:宜采用中等注射速度,以平衡填充效率与产品质量。
SEBS与TPV体系:宜采用较高注射速度,提高生产效率。若模具有良好排气系统,高速注射也不会引发困气问题。
五、料筒清理与维护
SBS体系:热稳定性良好,原料中断后无需立即清理料筒。可采用PS作为清理料,去除残留。
SEBS体系:热稳定性极佳,加工温度下停放2小时也不会降解。推荐使用PP或HDPE进行料筒清理。
六、着色工艺要点
大部分TPE、TPR原料为透明或本白色,易于着色。需根据体系选择合适的色母:
SBS体系:选用以PS或EVA为载体的色母。
SEBS体系:采用以PE或PP为载体的色母。
TPV体系:使用以PP为载体的色母,避免采用PVC为载体的色母,以防兼容性问题。
相关资讯
同类文章排行
- 热塑性弹性体TPR/TPE全流程生产指南:温度、工艺与操作要点
- TPE原料多元应用全景解析:从运动器材到玩具改性的卓越表现
- TPE/TPR造粒三大主流方式对比:水拉条、水下切、水环切特点全解析
- 新材料 SEBS:突破局限,重塑热塑性弹性体应用新格局
- 热塑性弹性体制品起皮分层问题的“三点式”分析
- 一文读懂热塑性弹体:特性、用途全解析,塑伯邀您咨询!
- 热塑性TPE弹性体与EPDM橡胶全解析:性能、工艺、成本大比拼
- TPE(TPR)材料性能剖析:韧性、弹性、耐磨性短板及成因
- 热塑性弹性体(TPR、TPE):特性、优势与行业变革新势力
- 义乌玩具 TPE/TPR 喷油全攻略:问题剖析与解决之道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






